2013年7月24日

人像素描 二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57日-19418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泰戈尔名言:当: 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罗宾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即《钟楼怪人》)(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 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本小说情节精彩,语言连贯,很快便成为名誉户晓的畅销小说。
《悲惨世界》 Les Miserables是雨果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杰作。小说篇幅浩大 ,共5部。主人公冉阿让是贫农出身的工人 ,一直帮助姐姐养活 个孩子  因饥寒交迫,偷了块面包而被判苦役,多次越狱,又被加重处罚。出狱后,在米里哀主教感化下,立志从善,改名换姓,经营工业,促进小城的繁荣,赢得当地人的推崇,当上市长。为了解救被误认的无辜者,毅然自首,再度入狱。为了实践自己对被遗弃而死于贫困的女工芳汀的诺言,逃离监狱,收养她的女儿珂赛特,隐居巴黎。珂赛特长大后,与马利尤斯相爱。马利尤斯参加1832年起义,起义失败时身负重伤,被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最终长期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面对多年舍己为人的人格力量,精神发生崩溃。整部小说突出了贫穷人民悲惨的命运和处境的主题。

雨果名言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写了十五部长篇小说,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了卓越贡献,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

《双城记》通过革命中一个家庭的遭遇,谴责革命的残暴,但同时又揭露了革命前贵族对普通劳动者的残酷行径。书的开卷语,“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名句。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推銷員之死》完成於1949年,是一部相當具有影響力的二十世紀戲劇。這部劇作被視為是一場對在資本主義下的美國夢相當嚴苛的批評,同時也讓米勒以及劇中主角「威利·羅曼」(Willy Loman)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贏得了1949年的普立茲獎。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上的巅峰之作。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 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幻灭了,最后为了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而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一些人视其为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控诉,对小到推销员、大至资本主义的制度进行了抨击。一份保守杂志将该剧称为“被巧妙置于美国主义大厦之下的定时炸弹”。

阿瑟·艾許·米勒(Arthur Asher Miller,1915年10月17日-2005年2月10日)是一位美國劇作家,生於紐約市,他以劇作《推銷員之死》、《熔爐》(The Crucible),以及在1956年與瑪麗蓮·夢露的婚姻聞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