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纪念潘受

纪念潘受 林锐彬


在潘受百年纪念研讨会上,某馆长强调指出:潘受不为“龙的世界”之外所知闻,应当将潘受诗词,翻译成外文,等等···。一时听起来,令人感动。深一层想,这未免舍近而求远。当“龙的世界”,特别是岛国的“小小龙世界”对潘受及其诗词处于一种“冷遇”状态时,“跳出龙的世界”的呼吁不啻流于奢谈。


有识之士,正是忧心这种“冷遇”,才藉潘受百年契机,发起此次纪念研讨会,期冀“国宝”加冠之举,不致人走茶凉;期冀这一代以及下一代“龙的传人”,能认识、珍惜这用“方块字”抒写的、可宝贵的魅力篇章。


让我们实事求是。当潘老辞世不久,国家艺术理事会(时朱添寿为理事长)召集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出版了一本“以教育青年为目的”的,翻译成白话文及英文的《潘受诗选》。诚心可鉴,然而,却得不到社会上下的关注,更甭说推广。


相信这次听众都非常欣赏朱添寿院长在会上对潘受诗词作生动活泼的、深入浅出的解说。朱院长不失时机再次吁请教育部能将部分潘受诗词编入教科书内;或至少也指定为辅助学习材料。这似乎比“翻译成外文”来的实际,来的意义深远。


功利主义和人文教化从来是互不相让。设立潘受纪念馆的建议,成立潘受基金的建议,说是逆流而上吧。这个人文建设,其意义能与“晚晴园”相当吗?大家不妨探讨。当然,正如学者们所顾虑的:建成后的馆,如果没有延续的活动,没有参观者,便失去意义了。


下附七绝两首,充作结尾。


潘受生旦百年辞世十二年纪 朱添寿

百年卓尔此诗才 浩荡寒花岛国开

耆宿凋零兰畹寂 操持李杜孰重来


集潘受句和添寿兄诗 林锐彬

未羡鱼龙曼衍才 绛纱应为万人开

一篇国宝浮沉录 台上高歌凤不来



                                         

潘受诗辑:

《九日香港太平山上》
独客他山逢九日/了无人共菊花杯/·····/未羡鱼龙曼衍才

《黎老教授国昌···奉赠》
四十三年首乍回/绛纱应为万人开/······

《杨仁恺先生自辽宁来游···》
墨迹能干泪不干/网罗盗失救殚残/一篇国宝浮沉录/辛苦辽东管幼安

《峨嵋四首》
万仞擎天玉作胎/峨嵋山似碧莲开/池中灵气龙将变/台上高歌凤不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